親愛的大家晚安啊~上周我去了一個好神奇的咖啡廳,它居然是由一位21歲臺灣小姑娘創業開的,現在的小姑娘都這麽有想法了嗎?
小姑娘的故事是這樣的:
1.基隆人,從小學鋼琴以及打擊樂,大學的時候到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念書,即將畢業。
2.一般來說這樣的背景都是去做鋼琴老師,但小姑娘由於個人意向,決定改行創業經營咖啡廳
3.小姑娘自己去學了咖啡技術,還自己設計裝修了這間咖啡廳
4.與同學共三人,一起合夥開了這間a cup of,本週六正式開業
不知道大家聽了什麽感覺?我覺得好厲害...反正我大四的時候萬萬沒這想法!
---
這間咖啡廳呢位於「新街口」,是一個充滿文化與居住氣息的地方,為什麽這麽說呢?
因為,我上次因為「看話劇」來過這裡啊!這一代有好幾個話劇院,還有著名的「德雲社」,就是那個出名的講相聲的地方。
這個咖啡廳開在居民樓的一樓,有一個木質的門面,上面寫著「a cup of...」,一打開門有一種「日式無印良品」的感覺--白牆、木地板、木頭的桌椅還有一盆花,處處透著生活中的優雅。
這個店面是由三個人合夥開的,其中一位就是那位臺灣小姑娘,我們進門的時候她的母親從臺灣來看她。
我看著小姑娘的母親跟小姑娘在一起,他們的互動非常親密呢...怎麽說呢?我這幾年來見了幾位20幾歲的臺灣人來到北京,其中有兩位都是媽媽不放心跟著來的。
我有幸跟他們相處了幾個小時,這段時間呢,我就看著媽媽的眼睛跟著女兒轉,那樣又希望她有美好前程、又捨不得、還擔心的神情幾乎要滿溢出來。
這樣的眼神我見到過的,從我的父母、還有我的阿嬤眼睛裡。
作為一個被愛著的、但總是想往外跑的孩子,這樣的眼神就是回家的理由吧。
---
我是跟朋友一起去的,我們五個人在這裡坐了一下,期間總共四組路人進來詢問,還有一對母子留下來喝了一杯並且聊了很久。我們朋友說「這個漏斗很好」。
我是覺得啊,那天天氣很好、看著這間充滿質感的小店、聽著各式各樣的話題,偶爾看他們回答路過得路人,感覺這樣的下午也挺好的呢。
這是我今年見到的,第二個讓我印象深刻的臺灣小姑娘。大概能在21、22歲剛畢業的年紀,就這樣來到北京從賣保險、開咖啡廳開始的人兒太少見了。
但反過來想想,其實這樣的人應該會越來越多--這個世界經過了三代累積,某個部份已經改變,年紀輕輕就去過年長的人沒去過得地方、有不同的經歷與思想,似乎很正常。
總之很榮幸能夠看見這個新鮮的世界,希望小姑娘的咖啡廳之夢可以平順的實現啦~
---
那一天我点了一杯摩卡,甜絲絲暖呼呼的一口下肚,覺得好幸福啊!
關於咖啡呢,我唸書時在咖啡廳打過工,每天可以免費喝一杯咖啡。我把整間咖啡廳所有咖啡豆嚐遍了,其實分不出什麼微妙的差別,只知道我喜歡「義式咖啡」的巧克力味。
試完這些咖啡之後,我就喜歡拿大杯子擠上一坨巧克力糖漿、倒上半杯咖啡,然後「滋~~」一聲擠上高高的鮮奶油,這就是我一天最幸福的時刻!
對!我就是幼兒口味,咖啡喜歡摩卡、拿鐵,熱飲喜歡巧克力呀!
寫到這裡我嘴角都揚了起來,想起那甜甜暖暖的感覺啊,就覺得很幸福~
---
大概就是這樣啦,這間咖啡廳的地址是「新街口西裡一區5號樓底商5-4」,但實際位置似乎不太精確,到了附近得繞繞吧...還有我真沒給人家打廣告,咖啡付錢了呀!